舊物 • 新念 – 藝術家向修補的時代致敬

Artspace K 將於 2024 年 3 月 6 日至 2024 年 6 月 23 日 舉辦「舊物 • 新念 ─ 藝術家向修補的時代致敬」。今次展覽邀請 9 位藝術家,安泰 (戴佑安) 、呂學宜、祁連、段安國、 胡志華、陸珊、陳冠安、陳凱明、許俊傑。他們以不同的 藝術創作來向修補的時代致敬,共展出 86 件作品。

Artspace K 董事長陳國慈女士說,曾經人們對於陪伴多年的物品因勤儉或產生感情,即使破 了也不捨丟掉,因而帶動了修補、環保的美好傳統與習慣。「惜物念舊」無意間也成為藝術家創作的靈感來源。是次舉辦「舊物 • 新念—藝術家向修補的時代致敬」,此展覽是藝術家、生活及物品三方所構成的新生命軌跡,藝術家將舊物的不完美賦予新意念與生命,化成精彩的藝術作品,讓物品所盛載的情感及記憶延續,並創造新的價值。

策展人李宇涵說,今次會策劃關於「修補」這個主題是因為過去我們為了生活與情感因素而 修補破損的物品,如今修補卻成為藝術家創作的靈感,修補技法也成為他們表現作品的方式。此次九位藝術家以不同創作方式,包含金繼、鋦瓷、微型藝術、皮雕、油畫、水彩藝術作品來表達對修補時代的懷念。

今次展覽我們以平面畫作為此展覽主題揭開序幕。藝術家祁連、陳凱明及胡志華透過畫筆完成多幅展覽主題作品,分別以油畫和水彩畫出香港傳統修補行業,如修鞋、修補鐵鍋、修補雨遮及修理鍾錶等,同時他們藉作品懷緬及提醒大眾珍惜將消失的傳統修補工藝,並對修補的時代致敬。

緊接著見到的是以陶瓷修補技術「金繼」創作的作品。金繼是中國傳統修補陶器的工藝之一,修復過程需經過生漆、黑漆、色漆、金粉裝飾四道工序。藝術家許俊傑擅長陶藝創作,作品 以日常陶瓷器具為主,此次展出作品他將陶藝與金繼工藝結合,表現岀對器物的態度。作品以黑、白為主,顯出作品純淨的藝術特質,以金繼表現的裂痕,則蘊藏了一份感情與故事。

展覽中還有少見的「皮雕」藝術。「皮雕」創作藝術家通常善用手部肌肉力量,精巧拿捏拉扯、捏塑皮革的力道,藉以成形一個又一個立體人偶及各式配件。「塑」是創作中最重要的步驟,徒手對稍微濕潤的皮革進行拉扯、揉製與捏「塑」、繃模等處理,待皮模成形乾燥後,再對成形的立體皮革塑模進行細部「雕與刻」。藝術家段安國,傾注了 30 年心血於皮革雕塑領域,透過不間斷的實驗、摸索出一套專屬的創新技法。他的皮雕作品表達文化、情感與人性。創作以「人」為主體,今次展出作品中老鞋匠、鐘表師等,重點聚焦於人體自然肌
理,從面部表情再到姿態場景的展現,作品每個細節都栩栩如生,難以置信是以皮革完成的。

而藝術家安泰 (戴佑安)則以「微型藝術」作品來訴說,展出作品「修繕 —人 • 情 • 味」,以水泥為主材料,一面破損的牆身為創作主題,將「修繕」與人情、物情、細味等元素結合,藉此傳達一個深層的含意,也希望觀眾參與和思考,如何以創意和想像力來重新利用和再生廢棄材料,創造出更加美好及有意義的生活體驗,並將其轉化為美麗的藝術品。

最後還有一項「鋦瓷」創作,鋦瓷也是中國傳統補瓷的工藝,大多用來修復食具,修補手法有三種:平鋦釘、鑲嵌、包口。展出幾位藝術家運用鋦瓷工藝,融入他們藝術創作上,其中藝術家陸珊曾與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王振海老師學習傳統中國鋦瓷修復藝術。陸珊展出創新面貌作品,她透過鋦瓷表現方式修補自己心靈,她也希望每個人能像她那樣面對創傷,並且能一一縫補。藝術家陳冠安今次展出鋦瓷、金繼以及金工結合作品。由於他本身擁有金工技術,所以作品融合自己設計的金屬雕刻配件,鑲嵌於作品上,不但提升了作品的藝術價值,也呈現出個人作品的獨特點。而藝術家呂學宜正巧機緣下與工藝之家廖偉淇老師學習金繼和鋦瓷這兩種技術,此次作品特別展現鋦瓷技術上的運用,他將鋦瓷包口技術與茶具、酒器等器物結合,以無接縫鋦瓷包口方式創作,使得有缺陷的物品呈現出精緻度,散發出具藝術質感的作品。

為配合是次展覽的主題,Artspace K 特別舉辦三場展覽活動,透過藝術家分享和示範有關皮雕和鋦瓷的製作工法,加深觀眾對皮雕和鋦瓷的認識。另外,舉辦工作坊教授簡易的金繼修補技巧,讓參加者可體驗金繼修補陶器的方法,將自己器物修補完成。

展覽日期: 2024 年 3 月 6 日至 2024 年 6 月 23 日
開幕及媒體預覽: 2024 年 3 月 5 日 (二) 2:00 – 3:30 pm
地點: Artspace K 香港淺水灣道 109 號影灣園商場 G105-106
藝術家: 安泰 (戴佑安) 、呂學宜、祁連、段安國、胡志華、陸珊、陳冠安、陳凱明、許俊傑